“五座三百万的人口大城,就是吸纳了十分之一的全境人口了。”
万树森脸露震惊。
“老师,你应该很了解我们的民众。”
“城内有完善的医疗和教育,为了老人和孩子的以后,他们也愿意进城。另外城内的就业也比城外好,在城内他们会生活更好。”
“只要我们能够提供他们低成本进城的条件,你觉得他们是否愿意进城?”
许元胜说道。
“有些老人会不舍得土地,毕竟现在土地分给了个人。”
“但为了孩子的未来,再是不舍,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进城的。”
唐晏廷沉声道。
“是这个道理。”
“若是真有五座,三百万人口的大城,这个市场就足够恐怖了,会创造更多大的工厂。”
“唯有这些大的工厂,才是我大胜民国的经济主脉。”
“这是无可争议的。”万树森点了点头,大工厂代表政府能够得到更多的税收款,而且如这般大城,政府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多了,可以迁入大量的汽车制造相关,水泥厂,钢铁厂等等。
放到其他地方,或许会盈利不佳。
放到大城里,绝对稳赚不赔。
“那怎么做到,让民众自愿且低成本进城?”唐晏廷蹙眉道。
“大城有大城的成本。”
“大城的入城,有两块构成,一半是周边府县的富裕住户,一半是周边农民。”
“对于前者,他们入大城,肯定家底是有的。”
“对于后者,周边农民。”
“依土地租赁的形式,虽然我们大胜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,但产量并不充沛,多数是因为个人耕种的原因。”“他们的土地租赁给政府或是大的商人。”
“进行统一化管理。”
“只要租赁给政府的,政府可以在城内建设一部分房屋,依租代租,老师和唐相,觉得如何?”
“若是租给商户,那就有商户出租金了,他们有了银子可以直接进城买房,拥有产权。”
许元胜说道。
“住解决了,离开了土地,吃就要靠买了。”
“这部分生活消费,该怎么解决?”
唐晏廷再次问道。
“现在的大胜正处于快展的蓬勃年代,不缺就业,越是大城,越是机会多。”
“小城入大城,城外入城内,这些人会更明白需要更努力,才能有好生活,只要他们肯努力,不但吃饭不成问题,很大可能会比原城内人的更快得到富足。”
“另外政府保证,只要肯就业,最低收入也要比土地收入高。”
“有这一点为他们托底,我觉得大部分人心里会安心。”
许元胜说道。
“是这个道理,大城只是吃喝拉撒,就要有很多人来维持运作。”
“人多,就代表市场大。”
“哪怕摆个摊,也不少赚的。”
“越是展初期,机会越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