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无敌天命 > 第九百四十九章 仙宝阁(第3页)

第九百四十九章 仙宝阁(第3页)

她将书贴在结构体表面。

瞬间,整个冰层亮起,光芒顺着纹路蔓延,如同血脉复苏。紧接着,一幅画面投射在冰壁之上:

远古时代,地球尚未成型意识,但已有感知。它感受到陨石撞击的痛,海洋沸腾的怒,生命初现的喜。它想回应,却无从表达。于是,它将一部分感知凝聚成形,化作最初的“记忆之核”??也就是今日的银花原型,并将其送入地表,希望借此学会与生灵对话。

可人类漫长岁月中,大多恐惧痛苦,选择遗忘。记忆之核一次次尝试唤醒,一次次失败,最终沉入南渊湖底,进入休眠。

而这一处南极结构体,正是它的“孪生之心”??负责储存那些未能传递出去的情感,等待时机再次尝试连接。

画面结束,冰层恢复寂静。

少女摘下手套,将掌心贴在冰冷的表面上,低声说:

>“谢谢你一直等我们。”

>“现在,轮到我们听你说说话了。”

她取出一枚承忆草种子,轻轻嵌入结构体裂缝之中。

三天后,破冰船返航。

新闻报道称:“考察任务顺利完成,未发现威胁。”但知情者都知道,自那日起,全球新生儿的脑电图中,多出一段奇特波形,与植物光合作用节奏同步,却又隐约带着情感起伏的特征。

医学界称之为“共感先天波”,民间则传说:这些孩子生来就能听见大地的呼吸。

五年过去,世界悄然改变。

城市不再追求无限扩张,而是重建“静语公园”,供人独处或共感;学校开设“遗忘课”,教学生如何有尊严地告别某些记忆;法律新增“情感责任罪”,严惩故意制造群体创伤的行为。

最令人动容的是,越来越多成年人开始主动寻找童年时期的“空白记忆”??那些因创伤而被压抑的画面。心理机构推出新型疗法:患者只需坐在南渊湖畔,闭目静坐,往往能在某个清晨,忽然听见小时候的自己说:“我现在安全了,你可以出来了。”

而忆舟族少女,最终选择了离去。

她没有举行仪式,也没有留下遗言。某日清晨,守湖人发现她的小屋空了,桌上只放着一封信,写着:

>“我要去找那些还没被记住的人。”

>“愿你们继续温柔地活着。”

此后,再无人见过她。

但每年春分,总有人声称在不同地方看到她的身影:

在战火刚熄的村庄,她为孤儿读一首关于春天的诗;

在养老院角落,她握住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手,陪他反复念叨同一个名字;

在深山古寺,她与一位僧人并肩打坐,两人面前各燃一炷香,烟雾缠绕成环,久久不散。

人们说,她成了行走的共感之舟,渡的不再是记忆,而是人心深处最幽微的缝隙。

又一个十年。

南渊湖的银花再也没有开放。有人说它完成了使命,自行隐退;也有人说,它已化作万千微光,藏进每个人的每一次心动之中。

唯有湖水,依旧每年春分泛起金纹,倒映出世间最真实的一幕:

不是英雄史诗,不是权力更迭,而是一个母亲蹲下身为孩子系鞋带的背影,一对恋人争吵后仍紧紧相握的手,一名陌生人默默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。

这些画面一闪即逝,却比任何碑文更长久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