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潜修十五年,开局一品绝巅! >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抢(第3页)

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抢(第3页)

圣旨传出,举国沸腾。

更有奇事发生:数日后,洛阳一处古墓发掘现场,工人在棺椁底部发现一枚铜镜。擦拭之后,镜面竟浮现一行小字:“吾名王氏,夫赵承业,子赵元朗,同殁于永昌五年饥荒。愿后人知,我们曾活过。”

专家考证,此镜铸造工艺确属百年前。更诡异的是,每当有人对着镜子说出自己亲人名字,镜面便会微微发热,似乎在回应。

民间传言四起,有人说这是“记忆觉醒”的征兆,也有人说这是“天地共情”的体现。而真正令人动容的是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整理家谱,甚至有家族自发组织“寻根团”,跋山涉水寻找失散多年的亲族后裔。

铁娃得知此事,只是淡淡一笑:“名字一旦苏醒,就不会再沉睡。”
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愿看见记忆复苏。

某夜,昭华铭学堂突遭袭击。十余名黑衣人趁雪夜潜入,欲焚烧藏书密室。幸有值守弟子警觉,鸣钟示警。铁娃与大黑猫亲自迎敌,只见那些人动作僵硬,眼神空洞,出手狠辣却不带丝毫情绪??分明是服用了“迷心汤”后的洗魂奴。

激战之中,大黑猫怒吼一声,跃入敌阵,利爪挥舞,每一击皆精准命中对方脑后“忆脉穴”。那是它多年研究所得的秘密:即便记忆被斩断,只要刺激特定经络,仍有可能唤醒残存意识。

果然,一名黑衣人在重创之下猛然抱住头颅,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:“我想起来了……我是陈家沟的陈石头!我娘叫吴桂兰!我有个妹妹叫小梅!!”

其余几人亦陆续崩溃,跪地痛哭,纷纷喊出久违的姓名。

铁娃望着他们,轻声道:“欢迎回家。”

事后查明,幕后主使竟是朝廷一名老尚书,其家族曾在永昌年间主导“清道行动”。他恐惧真相曝光,遂勾结残余势力,企图摧毁记忆传承体系。案发后,此人被捕,拒不认罪,临刑前只冷笑一句:“你们赢了今天,赢不了永远。只要权力还在,遗忘就会回来。”

铁娃听闻此言,未作评价,只命人将其临终供词全文抄录,收入《铭心录》附篇,并加批注:

>“他说得对。遗忘不会消失,它只会蛰伏。所以我们必须永远警惕,永远书写,永远呼唤名字。因为我们知道??

>**真正的胜利,不是一次觉醒,而是千千万万人持续不断地记住。**”

岁月流转,又五年。

昭华铭学堂已发展成全国性网络,在各大州郡设立分院,教授“记忆学”、“共忆术”、“铭名礼”。甚至连边疆蛮族也开始学习汉语书写,只为记录本族史诗与英雄之名。

而铁娃,终于病倒了。

那一日,大雪纷飞,桃树枯枝挂满银霜。他躺在床榻上,气息微弱,却仍坚持让人扶他坐起,面向北方。

“我要看着雪。”他说。

大黑猫蜷缩在他脚边,毛发尽白,几乎看不出昔日威猛模样。它眯着眼,忽然开口:“喂,老头,你说咱们走了这么远,到底值不值?”

铁娃笑了:“你说呢?”

“我觉得……值。”它慢悠悠地说,“以前我以为,猫活一世,只为吃饱睡好。可跟你这些年,我才知道,原来有些东西比命还重。”

铁娃伸手抚摸它的头:“谢谢你一直陪着我。”

大黑猫哼了一声:“少来这套。你要死了,我也快了。但咱俩做的事,会有人接着干。你看外面??”

窗外,一群少年正在雪地中练习“铭武”??他们手拉着手,围成圆圈,齐声诵读一个个名字。每念一人,脚下积雪便泛起一圈微光,宛如涟漪扩散。

那是新一代“刻名者”在进行“集体共鸣训练”。

铁娃静静望着,眼角滑下一滴泪。

他知道,自己即将离去。

但他也知道,这场漫长的行走,从未真正结束。

当最后一个名字被遗忘之前,总会有人,重新提起笔。

当第一朵桃花再度绽放之时,新的旅程,也将启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