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可能!民间灶火怎么可能影响战略级设施!”指挥官怒吼,“启动强压制程序!”
命令下达,塔顶射出一道漆黑光柱,直扑少女。
就在光柱即将命中刹那,大地震颤。
三百二十七个方向,同时升起炊烟。
那是早已秘密建立的野灶亭据点,那是阿萤研发的“共情蒸笼”,那是退伍兵们用废铁焊成的简易炉灶,那是孩子们在学校操场搭起的模拟火堆……每一处都有人在煮面,每一口锅都在沸腾,每一个灵魂都在呼唤同一个名字:
**林渊。**
无形的声浪汇聚成洪流,横贯星河。
第五灶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,五颗灶星连成闭环,形成完美的共业星阵。这一次,不再是被动释放暖流,而是主动投射??
**“薪火燎原?全域共鸣”**。
净化塔的控制系统全面瘫痪。不是被摧毁,而是被“唤醒”。它的核心AI突然播放出一段尘封日志:
>“项目初始代码录入完毕。开发者留言:愿未来的孩子,仍能尝到妈妈的手艺。”
塔身缓缓倾斜,最终轰然倒塌,化作一片焦土上的残骸。而在废墟中央,那口小锅依旧冒着热气,汤面上漂着那片枯叶,竟缓缓抽出嫩芽。
消息传开,举世哗然。
三大财阀紧急召开峰会,试图封锁信息。但他们没想到,最致命的反击来自内部。
一位年轻的基因优化工程师,在实验室偷偷加热了一碗手工拉面。他本该只吃营养膏,但他想试试“旧时代人类”的味觉体验。第一口下去,眼泪就掉了下来。
他录下视频,上传至公共网络:“我花了二十年成为完美个体,智商180,体能超常,情绪稳定。可直到今天我才明白,我从来不是完整的人。因为我从未等待过一碗面,也从未为谁留过一口汤。”
这条视频在七小时内传播至两千亿终端。
紧接着,第二条、第三条……越来越多的“高效公民”开始违禁烹饪。他们不是为了反抗,只是为了找回一种感觉??**被爱的可能性**。
财阀动用武装镇压,派出无人机群扫荡私设灶台。可每一次打击,都会催生更多的火光。人们发现,只要一群人围在一起吃面,他们的精神抗性就会显著提升,甚至能短暂屏蔽脑控芯片的指令。
“这不是暴动。”某位战地记者写道,“这是人性的觉醒。他们吃的不是食物,是尊严。”
……
十年过去。
林渊的身影渐渐淡出公众视野。有人说他回到了北境十七区,重建最初的野灶亭;也有人说他驾船驶向宇宙尽头,寻找其他失落的薪传者;还有人说,他早已融入每一口沸腾的锅中,成为那缕永不冷却的热气。
唯有阿芽继承了他的位置,成为新一代“持勺者”。
她在忆火碑前立誓那天,天空降下了罕见的红色雪。雪花落地不化,反而像炭火般glowing发光。科学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,民俗学者却说:这是“念香草”的种子,随风播撒到了整个银河。
阿芽掌勺的第一年,全球新增忆面树一万三千棵。它们生长速度惊人,根系穿透混凝土、合金墙、甚至是反物质反应堆的防护层。更神奇的是,任何靠近忆面树的人,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生命中最温暖的一顿饭。
第二年,清源局正式解散。许归创办了“失味者康复中心”,专门帮助那些长期依赖营养膏导致情感麻木的人重新学习咀嚼、品味、等待与分享。她常说一句话:“吃饭不是生存,是活着的仪式。”
第三年,南岭议会通过《灶权法案》,明文规定:
>每个智慧生命均有权拥有并使用私人灶具;
>任何形式的“去烟火化”政策均属违法;
>所有学校必须开设“基础燃火课”,教授如何安全点燃第一簇火焰。
而在这期间,第五灶星持续膨胀,其引力场开始影响周边星域的时空结构。天文学家观测到,某些原本濒临死亡的恒星,竟因受到灶星星辐射刺激而重新点燃核反应。生态学家则发现,只要野灶亭覆盖率达到30%,所在星球的大气含氧量就会自然回升,极端气候趋于平缓。
“我们一直以为拯救世界需要超级武器。”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演讲中哽咽,“可最终改变一切的,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热面。”